编者按: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旧事事业蓬勃Ag旗舰厅官网,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有数旧事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和努力。“长江韬奋奖”获奖者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传媒频道特选取那些具有开创意义的获奖者,向这些“第一人”致敬。
1. 杨青:首创广播报道新方式
杨青,女,获奖时任地方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1993年,56岁的杨青获得首届韬奋旧事奖,她开创了我国广播报道的新方式。
1990年1月23日6点半,在杨青的组织下,地方广播电台“报摘”节目抢发了记者刚刚从卢森堡发回的“欧共体挣脱美英控制,决定恢复同中国的关系”的音讯,这条旧事获得了当年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特等奖。
1982年9月,杨青参加了中共十二大报道组。她根据广播电台具有全天播音的优势,提出了大会开幕音讯随着大会进展状况进行连续追踪报道的建议。结果,这种全新的报道方式获得了异常理想的宣传效果。开幕式9点至12点,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发了四次旧事,抢在了其它旧事媒体的前头,原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随即肯定了这种方式,要求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开设误点旧事,让听众随着每个小时的报时,一打开收音机就能收听到重要旧事。这就是地方人民广播电台误点旧事的由来。
1991年,海湾和平迸发,成为世界旧事的焦点。作为定稿人,杨青提出了“重要旧事反复播,最新音讯及时播,次要旧事随时换”的编辑方针,做到每次旧事节目都有“新”内容,满足了听众急切了解事态变化的旧事需求。广电部部长艾知生得知这一做法后,称赞这种做法“使音讯在旧事节目中滚动起来了”,地方人民广播电台“滚动旧事”的提法由此产生,并享誉广播界。
2. 于宁:第一位获奖的旧事评论工作者
于宁,男,1994年获得第二届范长江旧事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旧事评论工作者。
于宁从1970年起从事旧事工作,1981年从中国社科院旧事系毕业后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从一位普通评论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他坚持执笔撰写重要言论,1982年-1993年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共计255篇(其他言论和文章未计算在内),均匀每年21篇,为人民日报之最。于宁同志具有较深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才能。从1985年起,于宁同志连续10年参加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旧事报道,撰写开幕、闭幕社论,并撰写多篇专访、通讯、侧记。党和国家的严重节日多数社论,出自于宁之手。这类社论要求高、难度大,他总是反复修正,写出新意。
另外,于宁还为若干严重历史留念日撰写社论,如留念遵义会议50周年、留念关于真理标准成绩的讨论10周年、留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留念列宁诞辰120周年、留念鸦片和平150周年、留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社论等,展现了较高的政管理论程度和相当的历史社会知识。他不但本人担负了大量的写作义务,还为其他同志的文章做了大量修正、把关工作。他擅长创新和注重发现培育评论人才。
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讨生院的兼职副教授,讲授旧事评论课程并指点研讨生攻读硕士学位,为培育旧事人才尽心尽力。
3. 李树田:第一位获奖的对外广播工作者
李树田,男,1998年,59岁的李树田获得第三届韬奋旧事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对外广播工作者。
从六十年代初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李树田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
李树田中、英文功底较厚,知识面较广,讲政治,作风仔细,一丝不苟,长于在思想内容和言语文字上把关,多年来堵错纠错不计其数,甚至经常发观并补救本国专家改稿中的纰误,在确保安全播音方面,功不可没。
李树田早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就曾首创《祖国各地》和《每周一歌》等两个专题节目,后来又陆续开办《学中国话》(1976)、《逐句学话》(1986)和《成语故事》 (1988)等对外广播汉语教学讲座节目,担任编写教材和广播讲稿及节目制造,并从1986年起,亲身掌管播讲,在这块土地上不断躬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绩斐然,在台内工作人员中,在国内国外听众中,颇受好评。
二十多年里,在审定其它专题节目稿件的同时,李树田举办各种类型汉语教学讲座共计35期,学员累计约近十万,来自各行各业,遍及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编写教材七种,审校一种,约90万字,有的曾被本国大、中学校用作辅助教材。1987年,李树田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加入了国际学术集团——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4. 张晓爱:第一位获奖的少儿旧事工作者
张晓爱,女,1998年,52岁的她获得第三届韬奋旧事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少儿旧事工作者。
张晓爱1969年Ag旗舰厅官网毕业,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近30年,获奖时任Ag旗舰厅官网电视台副总编、高级编辑。她无论是在广播电台做记者、编辑,还是在电视台从事策划、编导、撰稿等工作,一直坚持正确导向,擅长开辟进取,勤劳努力,忘我工作,显示出良好的思想作风、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才能。1996年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称号”。
1988年,她被调到Ag旗舰厅官网电视台组建青少部,先后担任青少部主任、电视台副总编,主管文艺、戏曲,社教、电教、青少、动画六个次要编辑部门的工作。她参与策划、制造了大量精美的电视节日,是首都电视界、青少年教育界一位较有影响的编导。
张晓爱组建的Ag旗舰厅官网电视台青少部,在全国电视同行中,率先推出每天一小时全新的少儿电视节日《七色光》,成为全国地方电视台中播出工夫最长、影响最大、获奖最多的优秀少儿电视节目之一。尔后,这一节目又从单一的幼儿节目,Ag旗舰厅官网成幼儿、小学、中学、青年等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系列节目,为青少年电视节目开辟了一个簇新的天地,不只遭到首都少年儿童的喜欢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及广大观众的好评,而且在全国地方电视台产生了较大的连锁反应,全国地方电视台纷纷建立起青少部,专门为全国小冤家们消费电视节目。
5. 叶研:第一位报道科考队到达北极点的记者
叶研,男,2000年,48岁的叶研获得第四届范长江旧事奖,时任中国青年报旧事采访中心副主任,他是中国最先报道科考队到达北极点的记者。
叶研1971年参加旧事工作,他被人称为“三极记者”,去过北极、南极和珠峰地区,他也是Ag旗舰厅官网界第一个报道科考队在南极越冬的记者,发在《冰点》等处的4万字报道,视角独特,让人记忆犹新。他1985、1986年两次赶赴老山火线,多次经过炮火封锁区和“生死线”,进入前沿阵地乃至作战现场采访。他赴汤蹈火,采访过大兴安岭火灾,参加并参与指挥了1998年的长江抗洪报道,同时还是第一个去南沙采访的军外记者。另外,他关于南极格罗夫山的报道,“驼峰航线”、“高黎贡山”的报道,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旧事。
叶研一直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旧事采写工作,注重对采访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并且多年来不懈地进行旧事理论的探求。他为中国青年报撰写的《B日快速反应计划》、《关于严重灾祸、突发事情报道的操作方案》等,可以说是对年轻记者进行职业化操作训练的规范教材,对报社处理一些突发性事情、灾难性事情的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吕岩松: 第一位报道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记者
吕岩松,男,2000年,年仅33岁的吕岩松获得第四届范长江旧事奖,他是第一位报道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记者。
吕岩松获奖时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记者)。派驻莫斯科工作时期,他参与报道了“八·一九政变”、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俄美签署第二阶段裁减核武器条约等严重历史事情,并独家采访了叶利钦。回国后担任时政记者,撰写了数十篇国际评论文章,并组织了一些严重专题报道。
科索沃和平打响之前,吕岩松多次深化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单方的武装人员,甚至钻进科索沃大山里直接采访了对Ag旗舰厅官网记者极不敌对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他发回的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闪光亮点。科索沃和往常期,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情,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音讯,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精确报道北约运用了5枚导弹。1999年12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吕岩松颁发“南斯拉夫之星勋章”,高度评价中国记者为Ag旗舰厅官网南中关系所做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袭击后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吕岩松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授予“优秀旧事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了全国先进工作者。
7. 马国力:第一位获奖的体育旧事工作者
马国力,男,2002年,49岁的他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旧事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体育旧事工作者。
自1982年以来,马国力不断从事电视体育报道工作,为地方电视台体育报道从小到大、确立全国领先地位做出了贡献。1989年首创《体育旧事》栏目;1990年亚运会初次建立演播室直播“包装”节目的模式并沿用至今;1991年创立中国第一个常规性体育栏目《体育大世界》;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上掌管直播地方电视台第一个直播说话节目《奥运沙龙》,开创记者担任掌管人的先河;1994年领导策划了广岛亚运会的报道,将全部制造中心初次设在海外,使地方电视台的体育报道进一步走向世界;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出古代化的报道模式,将奥运比赛公共信号与表现独家笼统的单边信号进行了紧密结合;2002年世界杯上创立地方电视台独特的报道方式,开中国电视历史先河。
马国力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节目制造方法,不停思索中国体育电视的Ag旗舰厅官网方向,使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成为亚洲最成功的体育频道,也使得他本人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专家。
2000年3月,英国《日报》评选“20世纪对世界体育影响最大的50人”,马国力名列其中,这是中国的独一当选者,在亚洲地区也仅有两人当选。
8. 朱海燕:第一位获奖的铁路旧事工作者
朱海燕,男,2004年,47岁的他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旧事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铁路旧事工作者。
朱海燕1983年任《铁道兵》报记者,1984年后历任《人民铁道》报记者、首席记者,获奖时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
除台湾外,朱海燕走遍了全国一切省区市,走完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行程100多万公里。京九铁路建设中,他24次下京九;南昆铁路建设中,他12次下南昆。兰新铁路、内昆铁路、渝怀铁路等各个铁路建设工地都留下他的脚印。他写下700多万字的旧事作品,60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旧事奖。特别是1998年获第三届范长江旧事奖提名奖后,他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奋发努力,1999、2001、2002、2003年又4次获得Ag旗舰厅官网奖。2003年,报告文学《深秋挥泪送穆青》,获得Ag旗舰厅官网奖副刊金奖。他获得包括Ag旗舰厅官网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奖在内的10项全国性大奖;9次获中国产业报协会旧事一等奖,8次获中国产业报协会旧事二等奖;19次获中国铁路旧事一等奖,6次获中国铁路旧事二等奖,1次获广东省旧事一等奖。
在青藏铁路一期建设中,朱海燕连续8年战役在3000多米的高原上,写下百万字的旧事作品,同时也是第一个报道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记者。在抗击非典的报道中,朱海燕多次到一线采访,写下20多篇通讯、音讯和15篇系列评论,共7万多字。2003年7月,他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授予“全国旧事界抗击非典旧事宣传优秀记者”荣誉称号。
9. 韩小蕙:第一位获奖的文学副刊编辑
韩小蕙,女,2004年,她获得第六届韬奋旧事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文学副刊编辑。
韩小蕙1982年毕业于南开Ag旗舰厅官网中文系,同年进入光明日报社。做过校正、检查、总编室夜班编辑、文艺部副刊编辑,获奖时为该报“文荟”副刊主编。
韩小蕙1985年开始文学副刊编辑生涯,她的目标是把“文荟”副刊做成全国最好的副刊。为此,她付出了本人的全部心血。她采访了全国上千位知名作家学者,成为一部活的“当代作家词典”,并经过热心的服务把名家“拉入”写作阵营。著名作家李国文就称本人是“被韩小蕙培育出来的散文新星”。她发起的“永世的悔”无奖征文活动得到全国学者巨擘们的呼应和肯定,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一天之内就写完了4000多字的文章,标题就叫做《赋得永世的悔》。季老还附来信笺,夸奖标题“出到人心里去了”。
韩小蕙说,“机会只给训练有素的头脑”。针对文学的低俗化,她最早写出《女性隐私文学悄然涌动》和《文学呼唤崇高》;针对有些作家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她顶住压力,屡次大声疾呼理想主义创作回归。针对全国纷纷增添文学副刊,她及时诘问《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此文遭到中宣部注重,后召开行业会议专题研讨。在社内,韩小蕙是位默默耕耘的编辑;在社外,她是文学界人士眼中“有内涵的记者散文家”。旧事界对她亦厚爱有加:Ag旗舰厅官网电视台曾以《中国母亲》为题,为她拍摄了一部20分钟的电视记录片;《Ag旗舰厅官网晚报》整版引见了她的事迹。《传记文学》等多家杂志都专文引见过她。
臧克家老人曾评价说:“小蕙同志是活跃在文学界和旧事界的作家、编辑与记者。她勤劳刻苦,有所追求,佳作迭出。她使命感、责任心强,敢于鞭挞丑恶,仗义执言。”著名评论家雷达曾说:“大家都说她敬业,多年来不断兢兢业业,编发了一篇好稿子比本人写了一篇得意文章还兴奋,所以她得到文明界的高度评价。”
10. 舒斌:第一位获奖的网络媒体人
舒斌,男,2009年,41岁的舒斌荣获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奖,时任红网董事长、总编辑,他是湖南省当年独一获得长江韬奋奖的旧事工作者,也是我国网络媒体创办以来首个获得长江韬奋奖的旧事工作者。
在2009年11月8日新中国第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获奖的舒斌还曾经过人民网传媒频道刊发获奖感言,他说“感激一切给予过我协助的人们,我的得奖,不只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网络媒体走向成熟,成为主流的见证。网媒的明天更美好!”
2000年11月,舒斌担任筹建省级重点旧事网站——红网。网站于2001年1月开通试运转,5月31日正式开通。红网在他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八年间Ag旗舰厅官网成为在国内重点旧事网站中唯逐一个率先并连续五年完成赢利的旧事网站,综合影响力稳居全国旧事网站前列,成为在全国以及海外颇具影响的中国知名网站。
舒斌同志不断担任网站的总经理、总编辑,2008年始任董事长。他思想敏锐,勇于理论、富于创新,在内容、品牌、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求,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旧事网站Ag旗舰厅官网新路,红网成为地方旧事网站学习和效仿的一面旗帜,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旧事网站”、“中国最具影响城市门户网站”、“ 中国十大创Ag旗舰厅官网”。
舒斌还先后创办了《红辣椒评论》、《百姓呼声》、《爱心家园》、《红网访谈》等一大批栏目。由他策划主编的《红辣椒评论》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互联网站名牌栏目”,2007年被评为“第十七届Ag旗舰厅官网奖一等奖”。《百姓呼声》成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一座新型桥梁,2008年荣获“第十八届Ag旗舰厅官网奖一等奖”。《爱心家园》栏目获得首届“湖南慈善奖”。
知识链接>>
长江韬奋奖简介:
长江韬奋奖,是经地方同意常设的全国优秀旧事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旧事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该奖项为2005年根据地方关于《全国性文艺旧事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精神由范长江旧事奖和韬奋旧事奖合并而来,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20名获奖者(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范长江旧事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前身之一,于1991年设立,是由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中青年记者评选最高奖。最后每三年评选1次,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2019年共评选了十五届。范长江旧事奖前三届每届评选获奖者10名,提名奖30名。从第四届评选开始,不再设立提名奖。从第七届开始改称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韬奋旧事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另一前身,设立于1993年,由韬奋基金会委托中国记协组织评选,是奖励全国旧事编辑、旧事评论员、旧事类节目制片人、校正等旧事工作者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2019年已评选十五届。韬奋旧事奖前三届每届评选获奖者10名,提名奖30名。从第四届评选开始,不再设立提名奖。从第七届开始改称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